一、裝置概述
1、 裝置簡介
柜式七氟丙烷氣體滅火裝置以"潔凈氣體"七氟丙烷(HFC-227ea)作為滅火劑,滅火機理是通過惰化火焰中的活性自由基,實現斷鏈滅火。七氟丙烷的特點是:無色無味、清潔、低毒、不導電、滅火效率高且不污染保護對象,特別是不會破壞大氣臭氧層。
本公司生產的柜式七氟丙烷滅火裝置是一種無管網滅火設備,具有輕便、可移動、安裝方便靈活,直接安放到被保護空間內,滅火時,直接噴射,滅火效率高,速度快。
滅火系統示意圖
2、 使用范圍
裝置不用設置專用的瓶組間,整個柜體設置在防護區內。當建筑內無法或不方便設置專用瓶組間或防護區離防護間較遠,不能滿足工程設計時,或防護區內不便安裝系統管網時,均可使用本裝置。
幾臺柜式裝置聯用,也可保護較大的防護區。
● 無自動噴淋系統或使用水噴淋系統會造成過水損失的設備。
● 主要適用于貴重物品、無價珍寶、檔案文庫資料室、小型油庫等小型防護區的消防保護。
● 電氣設備:如計算機房、配電室、電纜夾層、風機機頭、變壓器房、電訊中心等。
● 可撲救A、B、C各類火災。
3、 裝置特點
● 滅火劑為清潔材料,不污染大氣及環境
● 滅火劑不導電,適合撲滅電氣火災
● 滅火劑不殘留,可用來保護貴重物品及書籍
● 裝置設計合理,裝置安裝靈活,無管網、低毒適用性強。
4、 裝置結構
裝置結構
5、 柜式氣體滅火裝置系統工作原理
柜式氣體滅火裝置有三種控制方式:自動控制方式、電氣手動控制方式、機械應急手動控制方式。
滅火裝置系統工作原理見下圖。
滅火裝置控制動作程序圖
二、裝置基本性能參數
裝置設計工作壓力 |
2.5MPa |
||
裝置最大工作壓力 |
4.2MPa |
||
滅火劑貯存容器充裝壓力 |
2.5MPa |
||
滅火劑貯存容積 |
70L、90L、120 L、150 L |
||
噴射時間 |
≤10s |
||
裝置工作電源 |
AC220V 50HZ,DC24V |
||
氣體貯存環境 |
0~50℃ |
||
最大充裝密度 |
≤1120kg/(m3 ) |
||
產品型號 |
滅火劑最大充裝量(kg) |
單機最大保護容積(m3 ) |
外形尺寸 長×寬×高(mm) |
GQQ70/2.5 |
78 |
110 |
550×450×1700 |
GQQ70×2/2.5 |
156 |
220 |
950×450×1700 |
GQQ90/2.5 |
100 |
140 |
550×450×1900 |
GQQ90×2/2.5 |
200 |
280 |
950×450×1900 |
GQQ120/2.5 |
134 |
190 |
550×450×1900 |
GQQ120×2/2.5 |
268 |
380 |
950×450×1900 |
GQQ150/2.5 |
168 |
239 |
550×450×1900 |
GQQ150×2/2.5 |
336 |
478 |
950×450×1900 |
注:1、單機最大保護容積是按電氣火災8%的設計濃度,防護區最低貯存溫度為0℃進行設計的,選用時應計算防護區滅火劑設置用量,本公司也可根據用戶的要求進行度身訂做,為用戶提供各種組合的柜式裝置. |
三、裝置選用方法
1、 裝置型號
2、 設計標準
GB50370-2005 《氣體滅火系統設計規范》
IS0/CD14520 《氣體滅火系統-物理性能和系統設計》
3、 設計條件
3.1防護尺寸
3.2保護對象
3.3防護區內的最低、最高溫度;
3.4防護區的海拔高度
4、 滅火劑的用量計算
5、 滅火劑貯存容器內的剩余量
每只滅火劑貯存容器內的噴放剩余量:70L瓶組為3kg;90L瓶組為3.50kg;
6、 滅火劑設置用量
滅火劑設置用量=滅火劑設計用量+瓶組數量×瓶組剩余量
7、 也可根據防護區的保護對象,查附表1得到設計濃度,再根據環境溫度查附表3得到單位體積滅火劑用量,再乘以附表2的海拔修正系數計算滅火劑用量。
四、安裝
本裝置安裝場合應符合下列要求
1、環境溫度為0~50℃,且干燥、通風。
2、空氣中不得含有易爆、導電塵埃及腐蝕部件的有害物質,否則必須予以保護,裝置不得受到震動和沖擊;
3、整個柜體安裝平穩,不允許傾斜;
4、防護區面積不宜大于500m2,容積不宜大于1600m3;
5、防護區結構及門窗的耐火極限不宜低于0.5h,吊頂耐火極限不宜低于0.25h;
6、防護區圍護結構承受內壓允許壓強,不宜低于1.2kPa;
7、安裝在防護區里的位置應選擇能避免接近熱源和太陽直接照射的地方,并靠近墻體安裝。噴嘴的噴射方向應朝防護區;
8、防護區滅火時應保持密封條件,除泄壓口以外的開口,以及用于該防護區的通風機和通風管道中的防火閥,在噴放七氟丙烷前,應做到關閉。
9、安裝步驟:
9.1按照選定的位置將柜體安放平穩;
9.2將滅火劑瓶組放入柜內,并用固定抱卡和螺栓螺母固定在柜體上;
9.3將管路安裝在柜體的頂部,并用固定抱卡和螺母固定在柜體頂部;
9.4安裝噴嘴管路、管件和噴嘴、防護罩,注意應將噴嘴罩用固定螺母固定;
9.5安裝壓力信號反饋裝置,安裝位置在彎頭上;
9.6檢查各個安裝連接部位,必須保證固定牢固,管路連接處密封良好;
9.7 電氣連接;
9.8安裝泄壓口。
五、裝置使用方法
裝置安裝竣工后,須經有關部門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裝置啟動方式為自動控制、手動控制和機械應急手動三種。一般情況下應使用手動控制,在防護區無人的情況下可以轉換為自動控制,當手動控制和自動控制不能執行時,應采用機械應急手動控制;
自動控制:將控制盤上控制方式選擇鍵撥到"自動"位置,滅火系統處于自動控制狀態。當防護區域發生火情,火災探測器發出火災報警信號,報警控制器立即發出聲、光報警信號,發出聯動指令,關閉聯動設備,經過30秒延時后,發出滅火指令,打開電磁閥開啟滅火劑容器閥釋放滅火劑,實施滅火。
手動控制:當一防護區域發生火情,可按下手動控制盒或控制盤上的啟動按鈕即可按規定程序啟動滅火系統釋放滅火劑,實施滅火。在自動和手動狀態均可實現手動控制。
機械應急手動控制:當一防護區域發生火情,滅火控制器不能發出滅火指令時,應立即通知所有人員撤離現場,關閉聯動設備,然后拔出電磁閥上的安全卡套,壓下圓形把手打開容器閥,釋放滅火劑,實施滅火。
當發出火情報警,在延時時間內發現情況變化不需要啟動滅火系統進行滅火時,可按下手動控制盒或控制盤上的緊急停止按鈕,即可停止滅火控制器滅火治理發出。
六、裝置的檢查和維護
1、本裝置應該由經過培訓的專人負責定期檢查和維護;
2、本裝置應按規定建立完善維護保養制度,制定操作規程。對本裝置的定期檢查,應做好記錄,記錄由檢查人員簽字后歸檔保存,檢查中發現問題應及時處理;
3、每月應對本裝置進行兩次檢查,檢查內容及要求應符合下列規定:
1)對儲存容器、容器閥、啟動裝置、滅火劑輸送管路與噴嘴等全部裝置部件進行外觀檢查,裝置部件應無碰撞變形及其他機械性損傷,表面應無銹蝕,保護涂層應完好,銘牌應清晰,手動操作裝置的鉛封和安全標志應完整。
2)每個滅火劑儲瓶內滅火劑的壓力指示值應在綠色區域內;
4、每年應對本裝置進行兩次全面檢查,檢查內容和要求除按月檢查規定的檢查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防護區的開口情況,防護區的用途及可燃物的種類、數量、分布情況,應符合原設計規定;
2) 壓力軟管應無變形、裂紋及老化現象;
3) 噴嘴孔口應無堵塞;
4) 滅火劑的輸送管道無損傷與堵塞現象;
5) 對防護區進行一次模擬自動啟動試驗,如有不合格項目,則對防護區進行一次模擬噴氣試驗。用標準壓力顯示器檢驗儲瓶內壓力和檢漏用壓力顯示器的準確性。
5、每五年應對本裝置進行一次全面檢查,檢查內容和要求除按月檢和年檢規定的檢查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對閥件及啟動瓶組進行拆洗重裝,重新試驗;
2) 對全系統進行重新調試。
6、本裝置滅火使用后,應使下列各部件的零件復位,方可繼續使用:
1) 控制盤復位;
2) 電磁閥更換新膜片,恢復原工作狀態;
3) 使容器閥恢復原工作狀態;
4) 按設計要求重新充裝滅火劑;
5) 所有拆卸過的管路,必須正確安裝,必要時做密封性試驗。
七、注意事項
裝置噴射滅火劑前,所有人員必須在延時期內撤離火情現場,滅火完畢后,必須首先啟動風機,將廢氣排除后,工作人員方可進入現場。
滅火劑儲瓶在運輸過程中,應輕裝輕卸,防止碰撞、倒置、整個裝置應避免接近熱源,避免陽光直接照射;
更換新膜片必須由我公司供應,不得隨意用未經試驗的膜片代用;
在日常維護、保養或進行周期檢查時應嚴格按照操作程序,確保防止滅火劑誤噴;
拆卸過程中中應避免碰傷表面而影響外觀
無關人員切勿亂摸亂動本裝置的零部件,以免發生意外。
附表1 七氟丙烷滅火濃度表
可 燃 物 |
滅火濃度(%) |
可 燃 物 |
滅火濃度(%) |
甲烷 |
6.2 |
異丙醇 |
7.3 |
乙烷 |
7.5 |
丁醇 |
7.1 |
丙烷 |
6.3 |
甲乙酮 |
6.7 |
庚烷 |
5.8 |
甲基異丁酮 |
6.6 |
正庚烷 |
6.5 |
丙酮 |
6.5 |
硝基甲烷 |
10.1 |
環戊酮 |
6.7 |
甲苯 |
5.1 |
四氫呋喃 |
7.2 |
二甲苯 |
5.3 |
嗎啉 |
7.3 |
乙腈 |
3.7 |
汽油(無鉛,7.8%乙醇) |
6.5 |
乙基醋酸酯 |
5.6 |
航空燃料汽油 |
6.7 |
丁基醋酸酯 |
6.6 |
2#柴油 |
6.7 |
甲醇 |
9.9 |
噴氣式發動機燃料(-4) |
6.6 |
乙醇 |
7.6 |
噴氣式發動機燃料(-5) |
6.6 |
乙二醇 |
7.8 |
變壓器油 |
6.9 |
附表3 防護區單位體積的滅火劑用量(m3/kg)
溫度(℃) | 設計濃度(%) |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
-10 | 0.5254 | 0.6196 | 0.7158 | 0.8142 | 0.9147 | 1.0174 | 1.1225 | 1.2301 | 1.3401 | 1.4527 |
-5 | 05141 | 0.6064 | 0.7005 | 0.7967 | 0.8951 | 0.9957 | 1.0985 | 1.2038 | 1.3114 | 1.4216 |
0 | 0.5034 | 0.5936 | 0.6858 | 0.7800 | 0.8763 | 0.9748 | 1.0755 | 1.1785 | 1.2839 | 1.3918 |
5 | 0.4932 | 0.5816 | 0.6719 | 0.7642 | 0.8586 | 0.9550 | 1.0537 | 1.1546 | 1.2579 | 1.3636 |
10 | 0.4834 | 0.5700 | 0.6585 | 0.7490 | 0.8414 | 0.9360 | 1.0327 | 1.1316 | 1.2328 | 1.3364 |
15 | 0.4740 | 0.5589 | 0.6457 | 0.7344 | 0.8251 | 0.9178 | 1.0126 | 1.1096 | 1.2089 | 1.3105 |
20 | 0.4650 | 0.5483 | 0.6335 | 0.7205 | 0.8094 | 0.9004 | 0.9934 | 1.0886 | 1.1859 | 1.2856 |
25 | 0.4564 | 0.5382 | 0.6217 | 0.7071 | 0.7944 | 0.8837 | 0.9750 | 1.0684 | 1.1640 | 1.2618 |
30 | 0.4481 | 0.5284 | 0.6104 | 0.6943 | 0.7800 | 0.8676 | 0.9573 | 1.0490 | 1.1428 | 1.2188 |
35 | 0.4401 | 0.5190 | 0.5996 | 0.6819 | 0.7661 | 0.8522 | 0.9402 | 1.0303 | 1.1224 | 1.2168 |
40 | 0.4324 | 00.5099 | 0.5891 | 0.6701 | 0.7528 | 0.8374 | 0.9239 | 1.0124 | 1.1029 | 1.1956 |
45 | 0.4250 | 0.5012 | 0.5790 | 0.6586 | 0.7399 | 0.8230 | 0.9080 | 0.9950 | 1.0840 | 1.1571 |
50 | 0.4180 | 0.4929 | 0.5694 | 0.6476 | 0.7276 | 0.8093 | 0.8929 | 0.9784 | 1.0660 | 1.1555 |
附表2 海拔高度修正表
海拔高度(m) |
修正系數 |
-1000 |
1.130 |
0 |
1 |
1000 |
0.885 |
1500 |
0.830 |
2000 |
0.785 |
2500 |
0.735 |
3000 |
0.690 |
3500 |
0.650 |
4000 |
0.610 |
4500 |
0.565 |